2012/2/6 lundi 約1:35-51
35-42節是約翰所作的第四個見證。這個見證之後,約翰就暫時隱藏了,直到第三章,他再出來解釋自己的事工目標(3:30)。這代表約翰的見證,目的就是把人帶到基督那裡,因為在第一章約翰的四個見證中,以把門徒帶到基督裡為結束。約翰福音第一章中,說明道成了肉身,但其中插入了約翰的見證;可見約翰是代表了人間最美的見證;他的服事,是我們的榜樣。因著約翰的見證,最終的結果是,人們認識了耶穌,而約翰見證的結果,是把人帶到耶穌裡去,而不是帶到自己身旁。試想想,約翰的事奉,辛辛苦苦的把人栽培起來,但自己卻沒有佔到一點好處;他所帶領的人,都到耶穌那裡去了。而他卻一點都不覺得難過,反而覺得是裡所當然的。如此的心胸,實非一個普通人所能有的。這是一個豐富生命的人的見證,這在第三章他的解釋中,可以看得到。他完全捨己,完全為主而作見證,不求自己的好處。他辛苦所栽培的人,都離開了他而到耶穌那裡,從人來看,似乎他所作的工作,是白作了;但他卻認為這是值得高興的事(3:29),並且因而就甚喜樂,因為他成功地把人帶到基督裡。他這種服事的心態,是我們所缺乏的,這是很不容易的。一個事奉的人,都應有他如此的心胸,如此才是一個真正事奉神的人。
今天我們的事奉,除了為神外,多多少少還是會為我們自己的。例如我們還是會貪求名譽、地位、美名、甚至金錢等,我們是很難與這社會的引誘脫離的。然而約翰不是如此,他是一個完全捨己的人,他的服事,只有一個目的,就是祂必興旺,我必衰微。不只是祂必興旺,而且是自己必定衰微。一般人事奉的目的,當然是要主興旺了,這對事奉的人而言,是沒有問題的。然而,除了祂必興旺外,下面的我必衰微,就幾乎作不了。我們心中的想法是:祂必興旺,我也不會衰微。祂興旺可以,但若付上我必衰微的代價,其實我們就大都不幹了。這是我們的底線,能夠如施洗約翰加上我必衰微的人,真是鳳毛麟角了。然而,約翰服事的目的,就是單純的把人帶到主的面前,沒有其他要求,也沒有其他的埋怨,他用生命作見證,把人帶到基督裡,而且是主動的讓人跟隨耶穌。這是最美的事奉,是事奉的極致,也是我們事奉的目的。不論我們用說的、用行為、或是用生命,總之就是把人帶到基督裡,而我們付上的代價,就是捨去我們的己,只為基督的榮耀而已。
兩個門徒聽了他的話,就跟從了耶穌(37)。這不單只是話,而且是話中所代表的期望,所代表的生命。一個人的話說出,別人就馬上行動的,這代表他的話的能力及權柄。兩個門徒跟從約翰久了,他們了解約翰的心胸,知道他們老師的意思及想法。他們了解老師是為他們好,而因著老師本身的生命,加上老師的推薦介紹,他們就馬上到耶穌那裡去了。因此,這一句話代表約翰話語的單純,沒有客氣,沒有偽裝,也沒有粉飾,他的話是讓人信服的。而他說出的話,也是他與門徒之間的良好的默契,代表他的行事為人值得別人的信服也。因此,他的生命的影響力是大的,他作見證的功效也是大的。
43-51節是說到耶穌與拿但業的互動。拿但業是一個考察古今的人(46),是一個很有理智的人。然而,理智的人,除了理智是一個攔阻外,他卻仍是單純的尋求耶穌。他在無花果樹底下,向神所立的志願,神聽見了,也看到了(48)。任何人若單純的尋求神,向神呼求,那神一定會看得到,也很快就會給他成就的。拿但業不是不想信神、不是不想信耶穌,但他的理智卻不容許他經舉妄動。於是他向神發出了呼求,希望神能幫助他。而當他如此呼求時,神的回應是快的,神馬上看到了他的心裡,就給他一個印證,讓他知道神了解他的心,也聽了他的祈求。這就是一個心靈的印證,是耶穌與他兩人之間的對話,是別人所不易明白的。因此,拿但業的相信,就是因為他向神立了一個心志,而耶穌就告訴他,祂在無花果樹底下所立的心志,祂看見了。這就使拿但業折服了,就相信耶穌是神了。因此,拿但業是很理智的人,但他也是很單純的人,於是他就得以認識耶穌了。
耶穌對拿但業是行了一個神跡,是顯明祂的神性在他身上。這個神跡,只有拿但業自己才知道的,別人是不明白他們兩人的對話的意思的。因此,有些神跡是公開的,也有些神跡,是個人性的。我們是否在我們的生活中,常常有個人性的神跡發生呢?我們是否用心靈去察覺這些神跡呢?而耶穌不只要行個人性的神跡,而且祂要行普世性的神跡,就是神與人和好的神跡(51),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得到的神跡。不只拿但業本人得到了耶穌;神的心意,更是要普世的人,都可以得到耶穌的救贖。
30節提到了更大的事,那甚麼是更大的事呢?第一,拿但業認識了神了,但這還不夠。不只認識了神,而且要得到神的救恩,與神和好,這才是更大的事、更大的神跡。第二,拿但業在禱告中認識了基督,而神更要在許多人中,作更大的神跡,那就是上去下來的神跡,就是奉主的名祈求,是先上去,再下來的神跡,是禱告所帶來的神跡。禱告就是把我們的祈求,帶到天上去,而神聽見了,就把恩典賜下來,這都在基督的身上得以達成。這就是更大的禱告的神跡,是我們信主的人每天都可以祈求的。第三,不只拿但業一人得以認識神,神所要作的,乃是對普世的人的恩典,而這個恩典,是可以對一切尋求神,以及向神許願的人給予的。因此拿但業的尋求、以致得著,是成為一個禱告尋求的榜樣,而這個原則,是可以適用到每一個人:凡尋找的就尋見,叩門的就給他開門,祈求的就得著。這是神要作的工作,也是祂的應許。因著基督所完成的救恩,我們的禱告祈求,就更能得到具體的恩典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