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/11/2 mardi 申八
以色列人即將進入迦南了,他們進去後的生活,就與目前曠野的生活完全不一樣了。在曠野是沒有水、也沒有食物的,因此,他們只能靠神的供應,神使堅硬的磐石流出水來(15),又使天降下嗎哪來(3,16),解決了他們的吃及喝的問題。其實神不只解決他們吃喝的基本問題,神更細心地照顧他們的衣食住行,這是全面的照顧他們,使他們的衣服沒有穿破、腳也沒有腫(4)。在曠野雖然是生活不安定,但由於是苦難的日子,反而會使人容易謙卑下來,而倚靠神過每天的日子。然而,一旦他們進入迦南後,那地與曠野是完全不同的,那地有河、有泉、有源;也有小麥大麥、各種的樹及蜜(8),那地不缺食物,而且礦藏豐富(9)。這整個環境,都與曠野不同,是一個可以吃得飽足(12),活得舒服的環境。而在這種環境中,人就很易會心高氣傲而忘記神(14),也忘記神的恩典了。因此,摩西在此勸導以色列人,在舒服的環境中,更要想到神的恩典,更要稱頌神(10),如此才可以謙卑地繼續服事神,而繼續得到神的恩典的。
在曠野的四十年中,神不單只給了以色列人神的話,而且由於他們的不成熟,神給他們多了38年的生活,目的乃是要磨練他們的生命,使他們的生命有經歷,而可以在進入迦南地後,繼續活出不一樣的生活來。因此,從第1-10節中,我們可以看到神的工作,是把話語、把經歷給他們;而當神把這些給他們的時候,他們要做的,就是思想及記念(2,5)神的作為。人因為思想而產生心得,知道神的恩典及能力,就把之存在心中,成為生命。因此,神的工作不只是給予神的話,而且給予經歷,而若人從經歷中領悟到心得,就可以成為他們的生命。人若有不一樣的生命,才可以活出不一樣的生活來。因此,以色列人有神的話、有經歷、有心得、有生命,之後,就活出不一樣的生活來。因此,有神的話、有經歷、有心得、有生命,這就是活出見證神的生活的必需條件了。
神在曠野中試練以色列人,給他們苦難,目的有二:一是使他們的心更加向著神、倚靠神、而肯守祂的誡命(2)。二是為了要使他們得福(16)。原來得福的條件,是先有心的改變,再有外面的福氣的。而苦難正是這方面最好的器皿,可以使人的心得以練淨,可以使人更加倚靠神,更加謙卑,而得著神更多的恩典。當以色列人每天吃嗎哪時(3,16),他們就在經歷神的恩典;他們能吃嗎哪就是恩典,這是肉體方面的飽足。然而,這肉體的糧,是如何出來的呢?是因著神的話而出來的,神說要降下嗎哪來,嗎哪就出來了。因此,肉體的糧,是因為神的話而出來的;他們得以飽足,是因為先有神的話,再有神的糧。如此就可以看到,屬靈的話在先,屬肉體的糧在後;沒有神的話,就沒有肉體的糧了。因此,人得以吃到食物,乃是因為有神的話。有了神的話,肉體的糧就會出來了。因此,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,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。這就是以色列人的經歷,也是需要思想後(5),才可以知道的(4)。
今天我們也是一樣,一切的福氣,都由神的話開始。神的話就是屬靈的福氣,而有了神的話後,我們行在神的話中,那就是叫做福氣。這時,我們就不只有屬靈的福氣了,而且也會有屬世的飽足了。這就是人活著,不是單靠食物,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之意義:若我們有神的話,這就可以活著。可以活著是指我們有生命的路,知道該怎樣行。那生命就有了方向,人生就有了目標,這就是最大的福氣了。因為有目標、有方向的生活,是喜樂的;而活在神的道中,是不會憂慮的。因為只要活在神的路中,無論是順是逆,一切都是福氣。反之,只要不是活在神的路中,無論是順是逆,一切都是禍患。屬世的福是從屬靈的福來的,而屬靈的福,就是有神的話,行在神的話中,這就是福了,這是基督徒所必須認知的。
人吃得飽足後,有兩個可能反應,一是稱頌耶和華(10),二是心高氣傲(14),忘記耶和華。這是兩個極端,是都有可能發生的。當人能吃得飽足,這一定是神的恩典,是神所給的。這時,人若懂得是神的恩典,就必更加謙卑而感恩。一個人若能感恩,就是一個謙卑的人;同樣,一個謙卑的人,也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,二者是常常連在一起的。人在富足時,很易會驕傲,把神給的恩典,當作是自己應得的分。若把神的恩典,當作是自己的勞力所得,以為是自己的功勞所致的,這人就很易驕傲,以為自己的才華出眾,才會有此富足的光景的。然而,人一切所有的,都是神所給的。我們應常存一個謙卑的態度,永遠是神的恩典,而永遠不會是因自己的功勞。因為我們的勞力,也是神的恩典。如此,我們就能在神的恩典中,不會墮落;因為一個驕傲的人,他是不可能長久得神的恩典的。一個驕傲的人,他得了恩典後,反而使他更加驕傲,而加速他的滅亡的。我們永不要作一個驕傲的人。反之,一個謙卑的人,他得了恩典後,就愈更加謙卑,就愈更加靠神,那他就更會不斷的得神的恩典。而當他不斷得神的恩典時,他就更會不斷的謙卑。他的謙卑,是與恩典成正比的,這就是我們當有的態度,是基督徒所當求的美德,也是恩上加恩的路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