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1月6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申十一:18-32

2011/11/6 dimanche 申十一:18-32

摩西在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之前,一直重覆著一些話語,就是要他們守神的誡命,不可以拜別的神。而且很清楚的指出,若守神的誡命,那就一定會得福(27);但若不聽從神的誡命,去事奉別的神,就一定會受禍。這兩個一定,都是沒有例外的。而當他們進入迦南地後,他們第一件要做的事,就是要把祝福與咒詛的話,都陳明在兩座山上,一是基利心山,二是以巴路山(29)。只有祝福及咒詛,要不就是祝福,要不就是咒詛,沒有其他。因此,以色列人的生活,其實全部依照這個原則,若他們敬拜耶和華,他們就必得福、必定會強盛;但若他們敬拜別神,他們就必定遭禍,甚至會被滅亡。他們只有這個最重要的因素,就是敬拜耶和華與否,以決定他們是否得福。其他的因素,例如他們的努力,他們的人數多少,敵人的強大與否,都不是重要的因素。決定他們是否得勝,是否得福,是否強盛的因素,就是只有這一個,那就是要敬拜神,這麼簡單而已。這是神揀選以色列人,要成為萬民的榜樣,要成為萬民的見證,要告訴世人,一切屬世的興盛,全都與屬靈的興盛有關。若一個人的屬靈是興盛的,那他在屬世上,也必興盛;若一個人在屬靈上是衰敗的,那他在屬世上,就一定是衰敗的。

今天我們活著,所要追求的,不是屬世的糧,乃是屬靈的糧;而屬靈的糧,就是神的話語。所以我們能活著,不是單靠食物,乃是靠神口中所出的一切話。有了神的話,我們就有糧;沒有神的話,我們就沒有糧。而沒有神的話,我們所沒有的糧,還不只是屬世的糧,而且是屬靈的糧,我們也都缺乏了。因此,原來神的話就是糧,是屬靈的糧,也是屬世的糧。我們若只追求屬世的糧,而不追求神的話,那我們就會失去神的糧,也同時失去屬世的糧的。因此,以色列人的富強,是很簡單的,只要追求屬靈的糧,謹守遵行神的誡命,就必富強了。不必其他的方法,只有這個方法是絕對的,是萬無一失的。今天基督徒有世上,其實也是這個原則;若我們能在屬靈上富強,我們也必在屬世上富強,這是屬靈的公式,是一個得福的公式,是不會改變的公式。然而,我們真的如此知道,真的如此相信嗎?

人很易健忘,因此,摩西再次說要把神的話存在心內,留在意中,繫在手上為記號,戴在額上為經文,也要教訓兒女,並且時常談論神的話(18-19)。這是要把談論神的話成為一種日常生活的習慣,養成一種以神為尊的習慣,才可以活出神的要求來。人要養成一種習慣是不易的,今天人開口常談的是甚麼呢?是兒女、是學業、是事業、是金錢、是地位、是政治…?但很少看到有人,開口閉口就談論神的話的。不只是談論,而且是要從談論中,得知神的話語的旨意,而談論的目的,是為了要遵行。若我們能如此,那就一定是蒙福的人,那我們就一定得到屬靈的復興,也必得到屬世的復興的。可惜今天人們不太談神的話,好像是以神的話為恥一樣;不只非基督徒不會談神的話,而且基督徒碰面後,也很少談神的話,或以神的話為真理的基礎的。於是我們對神的話很貧乏,也不懂神的意思,也不會把神的話放在生活上的最高原則,那我們怎能得到神的賜福呢?我們能否立志常談神的話,常交通神的話,以更明白神的話,使我們更願意遵行祂的話呢?這是惟一蒙福之道呢。

以色列人其實是有強大的敵人,隨待在側的(23)。他們進入迦南後,也不是一勞永逸的。他們要勝過這些強大的敵人,就只有一個原則,就是要把神的話,成為他們日常生活所要遵守的習慣。他們目前雖然可以戰勝強敵,但這些強敵仍會伺機而動的,若日後以色列人的子孫,不遵行神的話,他們就不能勝過敵人,就會失敗在敵人手中的。因此,他們因著有強敵在側,應正面使他們更會依靠神,更要把神的話語,以及敬畏神的觀念,傳給每一代的子孫,這才是他們要作的。神把仇敵放在他們周圍,目的之一也是要他們能儆醒,不單自己遵守神的律法,而且要教導下一代,也能以神為主,這才是他們可以永遠得勝仇敵的成功要素。

(18-20)這裡所說的,不只是外表,更是一種生活習慣,一種以神的話為首的生活。就是要我們盡心、盡意、盡性、盡力的,把神的話語作為最高的生活準則,用盡我們的心力,去高舉神的話語。不只是外表及口中的談論,更是存在心內,留在意中,這是裡面的觀念,而從內而外,以致影響我們的生活,這才是要緊的。然而,要從內到外是難的,因此,法利賽人做不到,就退而求其次,只有外面的記號,而沒有內心的敬虔了。我們當求神給我們一個以神的話為首的心志,也讓我們不以神的話為恥,多多談論神的話,交通及分享神的話,成為我們的習慣,以神的話為絕對的真理,引導我們走人生的路,如此就必得神的賜福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