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/11/14 lundi 申十七:14-20
摩西在這提到立王的事,到底立王是神的心意呢?還是以色列人的想法呢?神揀選以色列民,成為祂的子民,本意是要與萬國分別,成為萬民的見證。而這個民族的特色,就是有神的相近,有神的話語所賜下的律例、典章(申4:6-8),而且是有神作為他們的王。這是要與萬國分別的國,是走神所啟示的路,而不是走世人的路、行世人的制度的。然而,人會有一個習慣,就是模仿、就是學別人。別人所有的,我也要有;這就很易受到別人的影響了。以色列人要立王,原因很簡單,就是看到列國有王,而自己沒有,於是就要求立王了。這就是14節中的描寫,是看到了別的國有王,他們也要像四圍的國一樣。然而,立王不是當初神的旨意,是神所不喜歡的(參撒上8:5-9);而神也在天上顯出祂不喜悅的記號,就是打雷降雨,而百姓也知道立王是罪上加罪了(撒上12:16-20)。因此,立王不是神起初的旨意,而是後來因為百性心硬,神就把這容許的旨意給他們了。神因人的心硬,是會改變神當初的旨意的,但人卻因而失去福分了(參休妻的例子:太19:3-9)。
神如何可以在以色列中自己作王呢?神可以透過神的律法、律例及典章,使以色列人遵守;又可以透過祭司及利未人的教導,以及先知的啟示,而使以色列人明白神的心意。神也可以設審判官,秉行神的公義,在以色列中執行神的律法(16:18-20),這就是神用祂的話語而掌權。但神其實也可以透過地上的王,來實施神作王的權柄的。這就要有一個大前提,這個王是必須順服在神的面前,是遵行神的話的人。神可以透過先知、屬靈的領袖而在以色列中作王,也可以透過地上的王來作王的。問題是先知及屬靈的領袖,是神自己揀選的;例如撒母耳、以利亞、以利沙等。然而作王卻不一定是神自己揀選的。除了掃羅及大衛外,猶大國其他的王,都是世襲的,而北國以色列的王,雖然不是全都是世襲的,但也不是神所揀選的;這就說明這些王,都不是神自己揀選、合乎神心意的王了。
因此,神本是要透過祂的話語、透過祂所揀選合乎心意的僕人而作王,然而人不習慣如此,人要有一個制度,要看得見的東西,也要學別人,這就是問題了。雖然有了一個王,神也可以透過這個王,而仍舊掌權的;但若人有了人的制度後,人就在制度中很難脫身,就會跟著制度走,而不是跟著神的啟示而走了。特別是人喜歡學習,外邦人的王,喜歡加添馬匹,喜歡多立妃嬪,也喜歡為自己多積金銀(17),於是作王的就很易學習別人,就忘了神的真理是甚麼、神的道路是甚麼了。因此,以色列人要立王,其實是要走人的路,用人的制度,而不是神的啟示。人不易順服看不見的神,卻喜歡有一個形體的王,讓他們可以跟從。因此,立王是代表人不能走神的路,而只能走人的路。這也是人的無奈,神也只好容許他們了,但這不是神最初的旨意,是神容許的旨意而已。
而在這容許的旨意中,神是否仍是可以掌權呢?若這個王願意行神的路,願意在神的律法上虛己(18),以神的話為一切的原則,謹守遵守這律法書上的一切言語和律例,他就不會心高氣傲,偏離神的道了(19-20)。因此,神仍然希望每一個王,都是自動為自己抄寫一本律法書(18),存在他那裡,更要存在他的心中。他若願意順服神,神就可以繼續透過這個地上的王而作王了。
外面的環境,是影響我們最多的;而這個世界所走的路,也是使人容易偏離神的道的一個重要原因。以色列人不習慣神作王,不習慣沒有制度的啟示;於是他們就要求一個看得見的制度,一個看得見的王,以使他們可以放心,可以有看得見的王可以跟。這就是以色列人立王的原因,也是我們常常要走世界的路的原因。在我們的裡面,是有很多因素,使我們不走神的路的,其中一個就是不習慣。因為這不是世人的路,因為我們周圍的人,都不是這樣的。於是我們就會懷疑神的原則,是否可以在這個世界上走得通,是否可以真的比世界的方法好。我們所走的路,是少數人的路,是窄路,但卻是通到永生的路;也是一條絕對會蒙福的路。只是看得到這福氣的人少,找著的人也少。因此,我們應相信神的啟示,神所給我們的,都是最好的。而若神要給我們這個不一樣的福氣,祂也一定同時給我們行得出來的能力,是不會行不出來的。只要我們有信心,肯依靠神,用神的方法,去走神的路;而不是用自己的方法、自己的力量去行神的路,那就一定能靠神的恩典而成功的。我們不要因為不習慣、不明白,因而不走神的路,而失去這至大的福氣啊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