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

晨更分享:拿四

2011/10/19 merdredi 拿四

約拿為何會不悅呢?他不悅的理由,第一是因為神把尼尼微城的人拯救了,這是他早就料到的結果,但仍是很不愉快。因此,他認為他去尼尼微城,只是形色上的,是神利用他而作了拯救的工作,他可能覺得被神擺了一道,也使他在以色列人中,得到了臭名了。因為尼尼微人是以色列的仇敵,如今因著約拿的傳道,卻把之拯救回來,那約拿一定不能對以色列人有所交代的。因此,他想到自己的名譽,就大大不悅了。若神要拯救尼尼微人,自己直接作就好了,不必「連累」他,使他在以色列中被唾棄也。第二,他對尼尼微所傳的道,只說到再過四十日,尼尼微必傾覆了。但如今,尼尼微卻沒有側覆,那他作為先知的名,也就受損了。這又是另一個與他的名譽不利的事。因此,若從約拿的立場去看,他無論怎樣看,都覺得是神的作法,使仇敵得益,而使自己及以色列人受損。因此,他是不悅的,而且,他覺得他的不悅,是理所當然的(參9),是合乎理的。所以他要與神鬥氣,他不要回去,要坐在這裡,就是賴在這裡,非要看著神把尼尼微人懲罰不可!

約拿不是在魚腹中,就已經順服了神嗎?為何現在又不高興呢?約拿的不高興,是表示他雖然順服神,但還是有己意的。原來一個人的己,是很難完全對付的。約拿經過魚腹的三日三夜後,確是對付了他的己,但也不是完全無己。一個人的己,是要不斷的對付,不斷的捨己,然後才有可能愈來愈小的。一次的對付,是不會完全成功的。我們對付己的工夫,是要一生之久的。因此,約拿又再發怒,這代表他的己仍未死去也,他本來是順服的,但到了某一些事情發生後,他的己又突然出來了,而且似乎比以前更厲害。他連死都不怕,就是不要聽神的話。當神向他說話時(4),他第一次沒有回答神的話,而以他的行動去抗議神。而第二次神向他問同樣的話時(9上),他的回答中充滿了氣,而且對神是寧死不屈(9下)。可見這時的約拿,是充滿了肉體,他的肉體是大於一切,甚至大於神,他情願身體死亡,也不要肉體死亡。這種寧死不屈的表現,就是肉體大於一切的表現,連神都不服了。可見這時的約拿,確是肉體表現的最高峰,把他裡面所有的,都爆出來了。原來一個服事神的先知,還是如此有肉體的。

我們要問的問題,就是約拿與神這樣對抗,為何神好像還蠻遷就他的呢?他為何敢向神如此蠻橫呢?約拿雖然是與神在鬥氣,然而,他與神的關係,其實是蠻好的。他懂得神的心,一個人能直接與神鬥氣,而不會遭到神的懲罰,本身就代表他與神的關係,是非常密切的。他在鬥氣中,不是不要神,乃是不服神。他是希望神能使他服,神能安慰他的心。他不是要越過神,自己作神,但他就是有氣。同時他有氣後,也敢在神前發洩,這也代表他知道神可以忍受的,他要得到他所要的理。因此,約拿的發脾氣,其實不是代表他與神的關係不好,反而是代表他與神的關係是親密的。親密到一個程度,他可以與神鬥氣,而神也好像與他成為朋友一樣的讓步呢!例如約拿鬥氣而沒有回答神的話(4-5)時,神也先不責備他,而改用別的方法,去教訓他。這就可以看到,約拿與神的互動,是有默契的。而神願意遷就他,就因為他們是朋友,神也知道約拿雖然有如此大的己,祂還是可以在他身上工作,使他順服的。神從頭到尾都在他身上工作,就表示約拿是儒子可教也。約拿不是不信神,他乃是不滿神;而因著他與神的親密關係,他仍可以與神互動,而最後神仍可以改變他,這就是為何神讓他發脾氣,而仍不責罰他之因了。

約拿在第2節的說話是表示甚麼意思呢?這表示他這時找到了一個藉口,因著神救了尼尼微,他似乎更理直氣壯的,為他以前的錯失而遮蓋。他說因為神是有豐盛的慈愛的,所以他就可以急速逃往他施去,所以他不聽神的話,是有理由的。他所說的耶和華是有豐盛的慈愛等話,是對的,也是真理;但他卻把這真理,套用在他的身上,成為他不聽話的藉口,成為他的護身符!原來人有了真理,不是為了遵守,乃是用來保護自己的,為他的犯罪而找理由的。而且,他的「因為」及「所以」(「因為」這兩字,聖經沒有寫出來,但卻是隱藏的,就是說,因為神有恩典、有憐憫…,所以他才要逃),應是接不上來的,但他卻把這因為及所以,勉強地接上去了。這叫做移花接木的手法,是障眼法;是騙自己的,但卻不能騙人。原來人會用真理的理由,去掩護我們,甚至作為我們犯罪的理由呢!人的己是很可怕的,為了使自己的行為正當化,就可以把有利自己的條件都搬來,以使自己變成沒有罪也。

約拿兩次說死了比活著還好(3,8),這表示他情願身體死,他的肉體也不要死的。可見人的肉體,確是最大的,是最難死的。但神不要他的身體死,而只要他的肉體死也。而人所用的方法,就是我身體死,也不要服從你。這就是人的方法,我們用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方法,都不要服從,這就是約拿的方法,也是我們一般的方法,也是代表一般人,要屈就別人,是很難的。我們的己是最大的,連神也不服,寧死也不屈的。

約拿為自己搭了一座棚,可以遮蔭,但似乎這遮蔭的能力,不及神所安排的蓖麻的遮蔭能力。神這時又顯出一個神跡來,使約拿先被蓖麻遮蔭而喜悅,後來神又讓蓖麻枯死,而使他受曬。點出了約拿愛蓖麻之因,原來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;這是因為己之舒服,而產生出來的愛。但他卻不能愛尼尼微城的人,因為尼尼微城的人,對他沒有利益,只有壞處。因此,人的愛只是以己為主,若是利己,則可以愛;若是不利己,就不能愛了。人的愛,是不能與神的愛相比的,神對尼尼微大城的愛,是無私的。神可以對全人類都愛,而約拿只能愛以色列人,愛他所愛的;而不能愛神所愛的。我們若不能愛神所愛的,我們的愛,就不是真愛,那只是一己之私的愛而已。

尼尼微是有幾十萬以上人口的大城,但約拿所看到的,只是數目字,只是仇敵,而不是寶貴的靈魂。今天我們對人的靈魂,已沒有感覺,而只變為數目字而已。這也是人類的悲哀。最後,神要間接問約拿一個問題,就是我豈能不愛惜他們呢?但你呢?你能愛他們嗎?這個問題,約拿書本身沒有答案,但這問題不只是問約拿,也是問我們。若不能把自己的己去掉,就沒有辦法去愛我們的仇敵的。因此,要回答這答案,就必須先能把自己的己去除,而除己則是生命的功課。
約拿書的開始,神向約拿所說的話,是一個使命的呼召;但最後一個問題,卻是生命的呼召。呼召約拿捨己跟隨神,而不只是作一個使命,完成一個工作而已。若只完成一個工作,則約拿第三章就應結束了,但約拿書還有第四章,而第四章要帶出來的最後一個問題,才是更重要的一個呼召,就是要我們能捨己,背十架跟隨主,這是生命的呼召,也呼召我們要有捨己的愛,如此,我們才真能為神所用,才真能使人得喜悅。而不會在服事後,反而產生一大堆的己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