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8月9日 星期二

晨更分享:斯八

2011/8/9 mardi 斯八

現在哈曼已經死了,末底改也為宰相了,而且是補了哈曼的缺,同時,王也主動的向以斯帖伸出金杖,那事情是否就完結了呢?剩下的問題,就是哈曼的律仍在,而且那律是不會改變的,因為王的喻旨是不能改變的。這時,以斯帖再求王,她求甚麼呢?就是求王另下旨意,廢除哈曼所傳的那旨意。這時,因為是王主動向以斯帖伸出金杖,因此以斯帖二次向王祈求,而且,看似環境比第一次順利多了。在第一次祈求的時候,王就把哈曼除去了,但哈曼雖然除去,他奉王所頒下的旨意,是不能廢掉的。以斯帖雖然流淚哀求,想王把成命收回,亦即是廢掉先前所頒佈的。然而,王的命令是不能廢除的,只能增加另一條律,而不是廢除先前的律。

當以斯帖有機會再求時,她的想法,也是我們一般人的想法,最簡單的方法,就是把先前的律除掉,那我們從此就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了。然而,王說,這是不可能的。王雖然向以斯帖伸出金杖,然而,他雖然是王,也不能把自己的律廢掉。今天,人都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若能把先前的律廢掉,那問題就解決了;若可以把苦難馬上移開,那就好了。然而,神雖然慈愛,卻仍不能把這罪和死的律廢除。神的方法不是廢除,而是增加。廢除是人的想法,是人所最希望作的,因為如此是省事,是把苦難除去的最佳方法。但神卻不把苦難除去,卻要把勝過苦難的方法及力量加給我們,這才是神的方法。神一般作事,就是如此,祂加給苦難給我們,目的是要我們可以靠神而得勝;因為當祂把苦難加給我們時,祂同時也把得勝苦難的力量加給我們了。

就好像這第一條律存在了,這一條律若預表苦難(死亡是最大的苦難),而神雖不把之廢除,卻把第二條得勝的律加給我們,使我們可以有勝過第一條律的能力。這是神的方法,但卻不是人的想法。因此,以斯帖所求的,是請王另下旨意廢除哈曼所傳的那旨意(5),但王卻不能如此做,因為奉王名所寫,用王戒指蓋印的諭旨,人都不能廢除(8)。但這不是沒有路,但卻不是人所想的路。人所想的路,是容易的路,是廢除的路;但神所加給的路,是另加力量,使人得勝的路,這是不同的。神盼望我們,可以因著神所加給我們的力量,經歷生命中的得勝,顯出生命的光輝。
末底改另頒的律,就是一條猶大人可以在患難中得勝的律,就是使人可以勝過第一條律的律。今天,撒但在世上,藉著人的犯罪,罪從一人入了世界,死就臨到眾人。罪惡及死亡的律,就牢牢的把人抓住。這就是撒但的律的事實。撒但雖然因基督在十字架上,已擊敗他的頭了,但他的律卻仍是存在的。我們如何可以勝過第一律呢?感謝神,神並沒有把第一律除去,神不是用這除去的方法,乃是用增加的方法。神把賜生命聖靈的律加入來了,這一個增加的律,就是使我們勝過第一條律的秘訣,就是我們得勝的力量。因此,這時雖然還沒有把仇敵殺掉,但因著這條律的頒佈,猶大人就有了得勝的力量,就有了得勝的秘訣,於是他們就有足夠的理由,設擺筵宴而大大慶祝了(17)。

這一章中,有很多的第二次,譬如這時是第二個大臣掌權(末底改取代了哈曼),王第二次摘下自己的戒指,王第二次向以斯帖伸出金杖,以斯帖第二次向王祈求,王第二次頒下他的諭旨等,這都是第二次。但這一章中有一個第一次,就是猶大人的筵席(17)。這個第一次,並不完美,因為這時仍未把敵人除掉,只是有了一個得勝的基礎而已。然而,這個得勝的基礎,若他們能好好利用,就必然得勝。因此,他們的設筵是有根據的,可以代表他們有得勝的力量,然而,還未有得勝的經歷。因此,猶大人第一次的筵席,是地位上的得勝,等到他們把敵人殺滅後,再設第二次筵席,這才是真正的得勝,是經歷上的得勝。而且,這第二次的筵席,是每年都要有的(9:22),也就是說,我們得勝的經歷,是天天都可以有、天天都要有的。我們已經在地位上得勝了,還要在經歷上得勝,這才得以完全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