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3月22日 星期二

晨更分享:太十七:14-27

2011/3/22 mardi 太十七:14-27

耶穌和三個門徒上了山,山下發生了一些事,就是有一個人,他的兒子被鬼附,他就把兒子帶到其他的門徒那裡,希望他們可以把鬼趕出,然而,門徒卻不能把鬼趕出,只能等耶穌下來,才把鬼趕走,也醫治了那人的兒子。這一件事,馬可也有記載,而馬可比較多說那兒子的父親的反應,以及那兒子的父親的信心等問題。而在馬太福音,重點比較是說到門徒的信心。也就是說,門徒似乎不能把鬼趕出,因為他們的信心小(20)。這世代是有需要的世代,因為有很多的病,也有被鬼附的,然而,我們是否可以對這世代,有信心的見證呢?門徒跟而耶穌這麼久,他們也曾出去傳過道,也曾趕過鬼(參可六:12-13),然而,這時卻趕不出那人的鬼,這就是耶穌所說的,一個又不信又悖謬的世代,似乎凡事都需要耶穌來作,而跟過耶穌的人,也沒有信心及能力,這是值得檢討的。

馬可福音有談到那父親的信心,從他與耶穌的對話中(可九21-24),可見他是沒有信心,但卻是可以被耶穌建立起信心的人。因為他說:我信,但我是不信的(原文直譯),求主幫助。他是知道自己光景的人,他也知道自己的不信,但他卻願意求主幫助,使他可以有足夠的信心。而耶穌也果然幫助了他,使他有信心可以相信耶穌的醫治,而他的兒子也就好了。因此,從這裡可以看到,門徒的缺少信心,不只不能把這鬼趕出;也不能幫助這父親,把他的信心建立起來。而耶穌不只把鬼趕出,更是把這父親的信心建立起來,讓他可以重新拾回他的信心。因此,一個有信心的人,是可以影響到別人的信心的。這世代的人,雖然沒有信心,但若你是有信心的,就可以把這世代的問題解決,把這世代的人的信心,扭轉過來了。門徒因為沒有足夠的信心,因此,他不只不能醫病趕鬼,而且也使這父親失去了信心。而耶穌來了,先把這父親的信心建立了起來,然後再醫治他兒子的病。因此,一個有信心的人,是會影響這世代的,他會使別人也有信心。而我們所作的,不單可以使別人解決了問題,而且可以建立別人的信心,這才是我們需要的信心。

當門徒問到耶穌,他們為何不能趕出那鬼時,耶穌是說他們的信心小,也因為他們不禱告禁食。以前他們可以趕鬼,這次就不能了。可見鬼似乎有大鬼小鬼,有易趕出的,也有難趕出的,此其一;第二,信心大的人,是可以趕一切的鬼的。第三,禁食禱告又與趕鬼相連,有些鬼是非要禁食禱告,才可趕出的。這也代表禁食禱告是可以增長信心的。而耶穌又舉出芥菜種的例子,這有兩個意義,一是芥菜種是小的,這代表我們的信心,一般就是小的;然而雖然是小,但卻仍是可以交在神的手中,而成為有用的。第二,芥菜種是有生命的能力的,他雖然小,但卻可以成長的。這代表我們的信心,是有活力的,是可以成長的,是可以不斷長大的。而讓芥菜種長大的生命能力,是神所賦予的。因此,我們就應當來到神的面前,求祂給我們信心,像那父親求耶穌一樣,就必得到從神而來的信心。而當我們有了信心後,事情就必成了。

(22-23)耶穌又再一次的預言祂的受死,也預言祂的復活。但門徒還是聽不懂,也不願意接受這事實。他們希望這不會發生,他們只希望順利,不希望十字架。他們希望不要經過十字架,就可以得到榮耀。然而,這不是屬靈的路,屬靈的路就是十字架的路,是不可以逃避的。他們因為一直拒絕十字架,就聽不進去耶穌的話了。我們若在我們的觀念中,沒有十字架的觀念,我們也會聽不進很多神要啟示我們的話的。

(24-27)彼得常是自作主張的人,他以自己的想法,就回答了別人;他是替耶穌說話,卻沒有先問一下耶穌的意見。我們也常是如此,心中充滿了自己的想法,就以自己的想法,取代了神的想法了。然而,當我們再來到神的面前時,才知道我們所知的有限,我們常會誤解神的意思,但又會自作聰明,根據我們有限的知識及推理,而作出一個結論,結果是錯誤的。因為我們的理,是人間的理,彼得只是考慮人間的義務,卻不知道耶穌是神的兒子,就不是從人間的定規去行事的。這是彼得的問題,也是我們的問題。我們作錯了結論,卻要耶穌來承受,增加了耶穌的麻煩;只是最後還是要彼得親自去釣魚,而解決了這問題。還好,神是全知全能的神,祂可以解決我們所多出來的問題。然而,我們也當學習先了解神的心意,再從神的角度去看事,免得替神開了支票,卻要神埋單,最後還是苦了自己。當然,神是有恩典的神,祂也一定會解決人的問題,而且順便附送彼得一條魚。但我們不應濫用神的恩典,而應學習更多與神互動,從中得到更大的喜樂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