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/11/3 mercredi 利二十三:1-22
這一章是說到耶和華的節期,分為兩大類,第一類的節期記載於1-3節,是每週的星期六,定為安息日,是不能作工,而要在耶和華面前休息的日子。每週都要有一天,安息在神面前,學習親近神,與神相交,這是以色列人該作的事,也是一個節期。因為每七日就有一次,這是為了記念神的創造之工,而定下的日子。因為當初神是以六日創造世界,六日之內把世界創造,而在第六日造人,第七日就休息了。因此,神作了很多工,而人一出來就的次日,就是安息日了,他就可以安息在神所作的工上。神所作的一切,是讓人得安息,我們只要安息在祂的工作上,就是真正的守安息日了。因此,安息日最先的原意,是與創造有關的。是讓我們感謝神的創造,也感謝祂是為了使我們安息,而創造了一切,而作了一切的工作。
第二類的節期是4-44節所說的,是以一年來分的。一年中有三大節期,就是逾越節、三旬節以及住棚節。這三大節期,也是預表神的救贖的工作。當神創造了人後,人墮落了,神就開始祂的拯救工作。逾越節是記念神把以色列人,從埃及拯救出來的作為。這在新約是預表神的救贖,是神把人從世界中拯救出來。當我們從世界出來後,我們就得著新的生命,這生命是基督所賜給我們的。之後,就有七七節,或稱五旬節,這個節期,是要獻上有酵的餅(17),與一般獻祭規定的,只能獻上無酵餅不同。聖經中的酵,大多預表罪惡,但有時也會預表能力、發展。而在這裡應可以預表聖靈的工作,我們得到了基督的生命後,神還要把聖靈賜給我們,使我們有聖靈充滿的生活,可以得著能力,可以勝過世界的罪惡。到了每年的七月時,也就是大概過了半年後,在七月十五日,就有住棚節,而住棚節是一個歡樂的日子,要在神面前歡樂七日(40)。這可以預表人得到救贖後,就得到神的生命,並有聖靈的充滿,之後,基督要再來,神的帳幕要在人間,神要與人同在。惟有神與人同在,人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喜樂。因此,住棚節是預表最後神的同在,是神與人的和好,所做成的美好環境,因耶和華同在而得的喜樂,是永遠的喜樂,這才是真正的喜樂。
神為何設立節期呢?第一是要我們常常記念神。每星期一次的安息日,是記念神的創造,是讓我們知道,神創造我們的目的,是要讓我們安息在神的懷中,與神常交通,可以享受神所創造的一切美好。而每年的節期,是要我們記念神的救贖,神為我們預備了一條得救的路,不只是得救,而且是得豐盛的生命的路,到了最後,是神與人同在,是我們得到與神同在的喜樂。因此,節期是要我們記念神的一切作為,並對祂存感恩的心而設的。
第二是神要藉著節期,把神帶入我們的生活中。神給我們的恩典是多的,我們就要在神的恩典中感恩,而感恩是有行動的。當我們每年第一次收成時,我們知道我們的收成是神的恩典,於是我們就要把第一次的收成,獻上給神。也把燔祭獻上給神,表示我們全人獻上,一切都是神的恩典。一般而言,燔祭都是與贖罪祭一同獻上的,但這個初熟節獻上的祭物,卻只是素祭及燔祭,而沒有贖罪祭。這就代表我們的感恩,及一個願意把自己完全獻上的心志。不只如此,當我們了解神的恩典,而向神感恩時,我們也當記念窮人及寄居的,因此,我們收割莊稼時,不可割盡田角,也不可拾取所遺落的,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,讓他們可以拾取剩下的禾捆(22)。這種行為的出來,就是因為感謝神恩典,而使我們對人也充滿愛心。一個人若真的謙卑與神同在,他一定不是不吃人間煙火的人,他一定是更會顧念窮人的需要的人。因為愛神的人,是一定愛人的;若一個人說愛神,卻不愛他所看得到的人,這人就不是真的愛神的。因此,神所立的節期,其實是讓人可以在生活中融入神,使人時刻記念神的恩典,也把這恩典分出去給人。
第三個意義,是要讓所有的以色列人一同敬拜神,一同享受神的恩典,而不只是個人而已。所有節期,都是集體一同慶祝的。這就使人可以有群體的觀念,使人可以互相鼓勵,一同追求神,在同心合意中的敬拜,是可以互相影響,使人更能專一敬拜神。增加彼此的信心,凝集大家的同心,是一個國家民族的美好見證,使人知道他們是屬神的,也得到神的賜福。在新約時代表教會的長進,不只是個人的,乃是整體的,惟有整體的長進,才是神所喜悅的。
2010/11/4 jeudi 利廿三:23-44
這一段繼續說到幾件重要的事,以及重要的節期。七月初一是吹角日,是聖安息日,這一天,在以色列的民事曆中,是為一月一日,是民事曆一年的開始,因此,是一個歡樂的日子。吹角是代表歡樂,同心,宣告,得勝;也可以是一種讓全民集合,一同同心敬拜神的舉動。吹角可以帶來全民的歡呼,凝集大家的士氣,在宗教上,也鼓勵大家的信心及合一的心,這都是全民的互動,對整體的團結,是很有用處的。因此,這些節期的存在,一是把屬神的事,融合在日常生活中;二是把整體的觀念,放在以色列民中,使他們可以凝聚同心力。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,或是敬拜神的屬靈生活中,讓他們知道,他們都是一個整體來的。他們的生活,無論是敬拜神,或是一般的生活,都不能只顧自己,也不是只為己而活,而是整個社會一同敬拜,一同生活。當他們歡樂時,要想到與大家一同歡樂;當他們收割時,要想到窮苦的人,而要與他們分享。因此,這些節期的設立,都是有目的,有意義的。是要人在生活中,不只為自己活,而是想到為神而活,也想到為眾人而活。要把神、把別人,放在我們的生活中,這種好的習慣,是我們應養成的。而以色列人的節期的設立,就把這兩個重要意義表現出來了。
今天我們的社會,沒有這種團結的節期。所有的節期,大多只被個人利用為私人的假期,而真正集體行動的節期,已不多見了。但我們作為一個基督徒,我們是應該有一個觀念,就是我們的生活,不只是為自己而活,不只是顧到個人而已;乃是要把神的真理,融合在我們的生活中,為神而活,以神為首,此其一。而第二個重點,就是要為眾人而活,過一個集體的生活,弟兄姊妹間彼此鼓勵,互相勸勉,每個人不是單顧自己的事,也要顧眾人的事,這才是我們要學習的,也是神頒佈節期的兩個精神所在。
七月初十是每年的最重要的日子,因為只有這一天,大祭司才可以進入聖所,一年只有一次,是進入聖所,與神相交的。這一天也是贖罪日,是要在神的面前贖罪,並且還要刻苦己心(28,29)。贖罪是把已有的罪除去,而刻苦己心,則是對付我們的己。不只是罪的問題,更是己的問題。我們的罪,是因為我們的己而出來的。甚麼時候我們的己出來,罪就出來了。當我們的己不以神為主,而以己為主時,罪就出來了。因此,贖罪日不只是在儀式上獻上祭物,把罪除去而已,更是我們的心的調整,要讓主凡事在我們心中居首位,這才是真正重要的。新約時代,主已經為我們的罪,一次獻上贖罪祭,就永遠有功效,可以為我們的罪贖罪。因此,罪的問題是解決了。然而,己的問題,我們更應靠著聖靈,對付我們的肉體,順從聖靈的引導,過一個以基督為主的生活,這樣,我們才可以真正的過一個無己的生活,而無己的生活,才是一個無罪的生活。
七月十五日是住棚節(34),也可以稱為收藏節(參39),因為那是豐富收成的日子。在七月十五日,是經過了贖罪,也經歷了豐富的收藏,然後再有的住棚節。因此,住棚節是一個喜樂的日子,贖罪後代表無罪;而收藏後代表豐富。今天基督已為我們的罪付上了罪的工價,我們的罪案就定了,罪就赦了。而收藏節代表得到基督更豐富的供應,包括祂的生命,祂的能力及祂所賜下的聖靈。當我們都有了這些後,我們就要喜樂地與神相交,在歡呼中與神相親,這就是住棚節的意義。這就預表將來在新天新地時,神的帳幕要在人間,神要與人同在,這是好得無比的。以前是在曠野住棚,因為以前是神把以色列人救贖出來,還未到應許之地時,他們先要住在曠野;這時是代表救贖的過程。然而,那時也有神的同在,只是因為以色列人仍常常犯罪,就不能常得到神的同在及福氣了。而在新天新地時,神把一切都更新了,罪就不再存在了。因此,人就得以直接親近神,那時的喜樂,就是最大的了。
因此,住棚節一方面是表現以前的艱苦,在罪未得完全潔淨前的生活,不能常常得到神的同在;但經過了基督的救贖,人得到豐富的生命後,神就把一切都更新了,使我們可以滿得神的同在,而在永恆時,神的同在是我們喜樂的來源,而這一切,都不改變的了,這就是神的救恩的目的,就是神要永遠與人同在。這是我們的盼望,是每次以色列人過住棚節時,他們享受與神同在,而盼望祂的再來的預表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