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0月3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利三

2010/10/3 dimanche 利三

這一章是說到平安祭的條例,平安祭就是酬恩祭、感恩祭。就是代表對神所給的恩典,存感恩之心,知道神在日常生活中的照顧,而對神發出的回應。同時,平安祭也是與神相和,與神相交的祭,這代表我們與神的關係。神在我們的生活中,是不斷加給我們恩典的神,但我們不一定都明白,甚麼是神的恩典,有些恩典是隱藏的,若我們不小心,輕忽過去,就不明白了。就如牛羊中的內臟,有很多的脂油,這些脂油,若不把動物宰了,是看不到的,這是隱藏的。而這些脂油,就代表神的恩典。詩篇中有說:祢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,祢的路徑都滴下油脂。因此,油脂就是恩典,是神所給我們的禮物。然而,我們對神的恩典,第一是否明白,第二是否有感恩;我們是否對神有回應,如何回應,這就是平安祭的意義了。

平安祭是自願的,不是規定的,也不是勉強的。是人因為明白了神的恩典後,深深感謝神的恩典,而願意獻上的祭物。這祭物不只祭司可以吃,而獻祭的人也可以吃的,這是這個祭的特別之處。獻祭的人也可以吃,這是代表這個祭是享受的祭,是相交的祭。一方面是對神恩典的回應,另一方面,也是再次享受神的恩典,更享受與神的同在。藉著獻祭而與神交流,藉著吃祭物,而再次具體的體會神的恩典,而最終更是得著神的自己,這是恩上加恩的福。這是以行動來感恩,不只是口中的感恩而已。

今天神給了我們很多的恩典,但我們是否懂得感恩呢?神沒有主動用命令的要我們感恩,感恩是我們自己發自內心的。就好比十個痲瘋病人中的一個,他會自動的來到耶穌面前,對祂發出感恩;而那其他的九個,卻不懂感恩,沒有對主的愛有回應。而當主吩咐這十個痲瘋病人,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時(路17:14),耶穌並沒有加上一句:你們痊癒後,要回來感恩啊!主雖然沒有吩咐,但其中一人見自己潔淨了,就回來感恩了。因此,感恩是自動自發的,不是神的命令,但卻是神所喜悅的。我們也應常常回想神的恩典,而常存感恩的心,用行動向神獻上感恩之祭。
平安祭也是與神和好、與神相交之祭。我們藉著基督,已經可以與神和好了。但獻上平安祭時,也提到要把血灑在壇的周圍(2,8,13)。因此,每一個祭的根基,都是與血有關的。血是主所流出的,一方面可以把我們的罪洗淨,另一方面,也使我們可以與神相和及相交。我們每一次來到神面前,都是藉著基督的寶血,都是因為有基督的寶血,我們才可以與神相和及相交。我們信了主後,我們的罪案就沒有了,但我們每次來到神面前,還是靠著基督的血,因為我們還是會犯罪,我們的生命,還是不完全。因此,我們每次來到神面前,都要靠主的寶血,才可以與神相交也。

這裡也提到,不只血不可以吃,而脂油也不可以吃(17)。脂油是代表神的恩典,不可吃脂油,是指我們不可以把神的恩典埋藏了,不可以把之「吃掉」了。不可以把神的恩典,當作自己該得的分,以致埋沒了神的恩典而不自知。我們要警覺神的恩典,對神的恩典敏感,對神的恩典有回應,這是我們的基本態度。

因此,神希望我們與祂相交,神希望我們懂得感恩;我們應藉著不斷的感恩來與神相交,而當我們與神相交時,恩典就繼續不斷的賜給我們,我們也不斷享受神的同在,這才是更大的恩典。其他物質上的恩典,都會過去,但藉著獻上平安祭,而得到的與神同在,才是我們要的更大恩典。神藉著平安祭的啟示,告訴我們,神的同在是最大的恩典,得著神才是最大的恩典,而一個會感恩的人,就可以更進一步,與神相交,就可以得著神的自己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