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8月10日 星期二

晨更分享:詩59

2010/8/10 mardi 詩59

這一篇詩篇,背景是記載在撒上19:11-17節,是掃羅打發人到大衛的房屋那裡,窺探他,要等到天亮殺他。然後大衛的妻米甲,將大衛從窗戶裡縋下去,大衛就逃走躲避了。在這篇詩中,我們知道背景是掃羅的問題,但詩篇的內容,卻似乎跳到萬邦(5,8),而他的禱告,也似乎是從掃羅跳到詭詐的惡人(5)。因此,這是從一件事而想到另一件事,他並沒有只限於他所遭遇的事;他所求的,是從現在的光景,而跳到另外的情景中。他可以從現在而看到其他,不只局限於他現在的環境,而是從現在的環境,想到更遠的光景。他把現在的光景,應用到其他的光景,他因為現在的光景,而祈求其他更大更高的目標。這是大衛在這篇禱告中的特徵。原來神給我們苦難,有時是要把我們的眼光,提升到更高的層次,而不只是局限於目前的苦難及問題。例如哈巴谷看到了猶大人的罪及問題,他以此提問神,但神卻讓他看到了迦勒底人的罪及整個人類的罪。神把哈巴谷的眼光提升了,使他不再局限於自己所看到的一個小小的範圍內,使他看到更遠及更高的層次,這也是大衛這首詩中的光景。

當大衛遭遇到掃羅的攻擊時,他第一是省察自己,他知道這不是為他的過犯(3),他就知道這是神要藉著這件事,來使他看見些甚麼!他的祈求,就不是只為了目前所遭遇的難處了,乃是為了神所啟示的更高目標了。神要我們遭遇一些事,其實很多時是有更長遠的目的的。神要我們從我們所遭遇的光景中,去思想更大的事;而大衛沒有局限於掃羅的逼迫,他更把之推想到萬邦的罪惡,想到其他的難處,想到其他的仇敵(10)。掃羅的事不算甚麼,他似乎不必為此而有很多的祈求,反而他要祈求的,是其他的外邦的仇敵,而不是現在的仇敵。因此,在苦難中,神要我們做的,不只是為把這苦難拿開而祈求,乃是要開我們的眼睛,讓我們看到更多其他的需要,而且為這些事祈禱。這才是我們要學習的,在苦難中的功課。

這首詩中,有很多次提到高處,高臺等字(1,9,16,17)。高處及高臺,一方面代表我們超越了環境,可以與神在一起,可以不再怕那些苦難了。另一方面,也代表我們的眼光,可以從高處看事了;而我們若能從高處看事,則我們就可以跳出目前的環境,我們就可以讓神把我們帶到更廣闊之處,開我們的眼界,使我們看得更準確,更合乎神的心意了。

(11vs13)這兩節聖經,一是要神不要殺他們,一是要神消滅他們,為何有這兩個不同及相反的祈求呢?到底他想神如何作呢?這個祈求,其實也代表他可以把結果交在神的手中,他相信任憑神如何作,都可以得到益處的。若神不殺他們,則苦難的存在,可以使我們更多的儆醒,也不會忘記神;但若神把仇敵消滅,以至歸於無有,則可以使世人知道,神是掌權的神。故此,每一個結果,都是有益處的,難處就是益處,一切神所作的,都是有益處的。原來神把苦難給我們,目的不只是使我們得益處,而是更可以使神的名得榮耀,使人更認識神,使祂的名得到稱讚。

(10,16)這裡兩次提到仇敵。第10節提到慈愛時,是把仇敵連在一起的。大衛沒有提到公義,而只提到慈愛。通常我們都認為,當我們遭遇仇敵時,不會覺得是有慈愛的。然而大衛把慈愛及仇敵連在一起,這表示大衛知道,神興起仇敵及苦難來,目的乃是為了慈愛,為了對大衛的慈愛,而不是為了公義。大衛也沒有求神用公義保護他,只覺得神是以慈愛迎接他。這就是大衛對神的認知,也是對苦難的認知。他知道苦難是神的慈愛,而不是神的殘酷。苦難是帶來對人的幫助,而不是毀滅。因此,大衛是把苦難與慈愛連在一起的。我們是否在苦難來到時,也同樣的可以經歷神的慈愛,知道苦難其實是神慈愛的結果呢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