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/7/26 lundi 詩四十四
這一篇詩篇是可拉後裔的詩,描述以色列人現今的光景,並比較以前神恩待他們時的光景。作者先說到在古時神對以色列民族的眷顧(1-8),然後再描述現今的光景(9-26)。以前是這樣,是好的情形,但現今好景不常,不再是如此。那是神變了嗎?是神反覆不定呢?還是另外有原因呢?這是詩人的疑惑,他也求神起來,不要掩面不顧他們所遭的苦難,和所受的欺壓,他求神憑神的慈愛救贖他們,也求神睡醒,求神興起,不要永遠丟棄他們。詩人也說到,雖然他們的景況不好,但他們卻沒有忘記神,也沒有違背神的約(17)。這是他們值得誇耀的地方,也是他們可以向神祈求的本錢。
當現在與以前不一樣的時候,一定是有原因的。神是不會改變的,祂是照祂的性格及原則而行事的。祂是慈愛及公義的,祂以祂的話而行事,祂不能背乎自己。因此,神若改變了祂的作為,那一定是我們有甚麼地方與以前不同了。神以前以慈愛對待以色列人,而現在以公義對待以色列人,那只有兩個可能,一是以色列人犯了罪,得罪了神而不自知,神才會把祂的慈愛收回,而用祂的公義來對待他們。二是神要用苦難來磨練他們,使他們的生命更成熟。在這種情形中,我們要作的,就是檢討我們是否有甚麼地方得罪神,是否有一些隱而未現的罪,還未對付;我們便要求神鑒察,求神指出我們的問題,回轉歸神,以使神的慈愛可以重新臨到。
面對不同的環境,詩人仍然有一個認知,這是最重要的認知,就是一切都是出於神的手,一切都是神的恩典,都是神的作為。若是出於神的作為,而我們存一個謙卑及開放的心,那就一定是恩典,一定可以得福的。無論我們是在順利或是逆境,只要是出於神的作為,只要我們認定神,只要我們存謙卑省察的心,那至終是必得到福氣的。詩人省察自己的民族,發現他們沒有忘記神,也沒有違背神的約;他們的心也沒有退後,腳也沒有偏離神的路。這是最重要的發現,若是如此,我們便可以再次求神,並等候神。神的原則其實是很簡單的,當我們遇到逆境時,我們要省察,而省察的結果,若我們仍是在神的道路中,則我們就不必害怕,我們就可以繼續求神的恩典,神至終必會給我們福氣及恩典的,這是不變的律。神的律再簡單不過了,只要行在祂的路中,一切的遭遇,都會是福氣的。這是千古不變的律,是沒有例外的。
這裡有兩個很重要的字,一是聽(1),第二是看見。看見這個字沒有直接出現,但卻是隱藏在詩人的字裡行間。因為他聽到了,他也看到了,而且他的看見是正確的看見。他聽到了別人的說話,他就看到了在順境時,神給以色列人的恩典,他看得見這全是神的作為,全是神的恩典,不是靠自己的膀臂得勝,乃是靠神的右手(3)。他沒有看見這是人的功勞,而是看見是神的恩典。這是正確的看見,是很難得的。而在逆境時,他也看到了神的作為,他也知道這是出於神,他也省察了,覺得他們沒有忘記神,也沒有違背神的約(17)。他因為沒有忘記神的約,那就代表他們仍行在神的路中。一個人在逆境時,第一要省察的,就是我是否仍行在神的道路中,若仍是行在神的路中,則我們就不必怕外面的苦難了。若我們行在神的路中,我們對神就好說話了。但若我們不行在神的路中,我們就沒有話說了。因此,詩人會看,也因為他看得正確,正確的看見,就帶出正確的反應。他的反應是正確的,他先省察自己是否行在神的路中,(這包括是否有罪,因為有罪的人,絕對不會行在神的路中的),知道了自己沒有偏離神的路後,他就知道福氣不會因外面的環境而改變了。
這篇詩篇中的要點,就是一個會聽及會看事情的人:他知道如何看逆境,也知道如何看順境。他在順境中知道是神的作為,他在逆境中也不偏離神,知道是神的作為。這個看見是很難得的。而我們的神,其實在某一方面來說,是很簡單的。祂就是公義慈愛,按祂的話語而行事,沒有太複雜的東西,因為祂不能背乎祂自己。因此,詩人認識神,也會看事。無論是順是逆,他都看得清楚,都知道神的作為,於是他就可以應付一切發生的事,應付裕如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