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/7/19 lundi 詩三十七:20-40
這一段繼續說到義人及惡人的一些光景,這些光景,有暫時的,有永久的,例如惡人有時是大有勢力,好像一棵青翠樹在本土生發(35),但過了一陣子,它就沒有了(36),這就是暫時。這些外面的環境,是一定會變的,變得有時不一定是我們所喜歡的,或是我們所能預測的。然而這些環境可以變,但有一件事是不變的,就是神對義人是恩待的,而對惡人是一定會厭惡的。因此,義人的後裔是蒙福的(26),但惡人的後裔是必被剪除的(28)。
也就是說,有一條律是一定的,就是耶和華必定會恩待義人,而消滅惡人。這是一定的律,是不會變的。然而,有時我們所看的,並不是這樣,例如詩73篇的亞薩的問題,他就是看到了惡人反而興盛,而自己反而遭災害,因此,他就不明白,也不知道神的意思是甚麼。後來他明白了,這是因為他不會看,也因為他看得不深,看得不夠遠也。人在時間內,也被時間所限,有很多的東西,是不易看得到的。我們不能看永恆,甚至下一代我們也不一定看得到(參28,26),所以我們就看不到最終的結果了。但我們不要只看外面的環境,外面的環境有時是假象,就好像亞薩後來發現,這不過是如夢一樣而已,那外面的環境,不是真的,是假的,是會過去的。惡人的榮華,只是如過眼雲煙一樣而已(36);而義人的不好環境,也是這樣。義人若是順利,那是神的恩典,是我們生活的祝福;然而,義人若是遭遇患難呢?其實也是神的恩典,只是這患難帶來的,是生命的祝福,而不是生活的順利而已。神為要使我們的生命得到祝福,為要使我們得到更深的生命,就使用患難來磨練我們,這是另一種祝福,是神要給義人的。因此,在這一篇詩篇中,我們所看到的,是很多不同的環境,但我們不必要看這些多變的環境,因為環境會改變,環境也不一定是永恆的。我們不是從環境中,決定我們是否要神,或是決定我們是否要作義人;我們必須知道,義人是神所喜歡的,我們就堅持地走上去,我們就不再猶疑,我們就當等候耶和華,遵守祂的道,這是惟一的路,也是一定正確的路。
當我們走在神的路中,而得不到順利時,我們還是要堅持走這路;而當一個惡人走上一條罪惡的路,而我們看到他凡事通達時,我們也不要羡慕他,也不要為他而心懷不平。我們知道這只是暫時的,是不能存到天上的。而我們的一切,包括苦難而來的生命,都是可以存到永恆的。因此,我們要從永恆的眼光去看,我們就不會為作惡的心懷不平,也不會為他們的順利而羡慕他們了。當然人憑著自己,是看不到永恆的,大衛算是幸運了,因為他可以看到下一代的後裔(26,28),然而我們不一定可以看得到。但雖然看不到,我們若相信神的定律不變,我們知道神必會有既定的時間內,成就祂所說的話的。
其實一個義人,他所遭遇的,大都是神的保守及恩典(23-28上,29,39-40),而惡人呢,大都是被神所棄的(20,28下,36,38)。這是既定的定律。只是有時在時間上,或許有一些暫時的不同,我們就應從神的角度去看事,也要耐心等候耶和華的時間了。因此,在本詩中,有很多定律,也有很多的環境。定律是不變的,環境是多變的,我們要看的,不是環境,乃是定律。我們要懂得學習從環境中看到不一樣的定律,更要從聖經中看到定律。若定律與環境不一樣,我們不要被之迷惑了,我們要相信定律,因為我們外在的環境,都是可變的,只有神的話,神的定律,才是永不改變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