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月3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詩3

2010/1/3 dimanche 詩3


這一篇詩,寫作的時候,是大衛逃避他兒子押沙龍之時作的。大衛常常逃難,在作王前的逃難,主要是掃羅的逼迫;而現在的逃難,是他兒子的攻擊。掃羅的逼迫,是因為掃羅的妒忌而產生,與他的罪是沒有關係的。然而他兒子的攻擊,主要的原因,是因為他犯了淫亂及謀殺的罪後,所受到的懲罰之一。然而無論是掃羅的逼迫,以及他兒子的攻擊,他都可以倚靠神,他都可以把自己放在神的手中,他仍然都可以相信神,因為他知道,神是有恩慈的神,即使是犯了罪,他仍是希望落在神的手中的。因為落在神的手中,他才是安全的。因此,大衛的這一個態度是對的,我們無論在任何光景中,即使是因為犯了罪而得的懲罰,只要我們回轉向神、我們仍然倚靠祂,祂就必成為我們的幫助。很多時候,我們在清白時比較會倚靠神,而在自己因錯失而得到患難時,卻不敢來到神前得憐憫,這是錯誤的。大衛是一個時常倚靠神的人,他總是把自己交在神的手中,他在任何情況中,都不忘記神,他永達把自己放在神的手中,即使是犯了罪,也是面對神,因為他知道神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,祂的慈愛是永遠長存的。而神其實也希望我們如此做,就是無論如何,我們都是屬神的人,我們在任何環境中,我們都要來到祂的面前,都要面對祂,不要逃避祂,祂必會幫助我們的。祂也知道我們的軟弱,只要依照我們的本相,毫不隱瞞的來到祂的面前,求祂的憐憫,這就是我們的路了。

(2)別人認為,他得不到神的幫助了。別人是從環境中作出的判斷,因為大衛被他的兒子攻擊:因此,最簡單的結論,就是神不再與大衛同在了。人的直接反應,是從環境作出判斷。而一般的看法,就是不利的環境,是表示神的懲罰;順利的環境,是表示神的賜福。然而環境的背後,可能不是如此簡單。別人的看法,是大衛得不著神的幫助,但大衛有他自己的看法(3)。大衛的看法,是與人相反的,是另一種不同的看法。為何他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呢?因為他與神親近,他可以不斷得到神的啟示,他就可以知道神的旨意了。一個人得了神的話語及啟示後,他才知道環境的真實意義,他才可以正確的看環境的解讀。當別人都解讀是神不幫助他時,大衛仍可以相信救恩屬乎耶和華(8),神是會拯救他,把他的仇敵的腮骨及牙齒打碎的(7)。

因此,我們在很多的事上,若只看環境的本身,是很易誤解神的旨意的,我們要得到神的話語的啟示,我們才可以明白,神在這事上的真正意思。還有一點,就是同樣一個環境臨到,別人認為你一定是輸的了,但若你是倚靠神的,你就可以把這個不利的環境,180度的改變了,而得到了美好的結果。別人都以為大衛一定會輸時,但因為他倚靠耶和華,他就反敗為勝了。他們的解讀為何錯了呢?因為他們不知道大衛因著倚靠神,神就可以把不好的環境,轉變為造就他的環境,也讓他可以在不好的環境中,仍然因著神的能力而得勝。

因此,不好的環境臨到了,我們的結果可以是好的,也可以是壞的,這至少在乎兩點,一是你是否倚靠神,相信祂的幫助;二是你是否因為求告祂(4),而得到祂的話語的應許,使祂答應了你的呼求。若是如此,我們在惡劣的環境中,仍可以反敗為勝,把「別人」的眼鏡跌破了也!因此,我們在任何逆境中,其實都可以反敗為勝的,只要我們肯倚靠神,一定可以反敗為勝的。即使我們若因犯罪而受苦,我們仍可以到神面前,把我們的軟弱呈現給祂,求祂饒恕,如此,還是可以重得祂的恩典的。

(5,6)當我們得到了神的應許後,我們的表現便應是不同的了。我們可以安然睡覺,也不再怕成萬的百姓的攻擊了。我們禱告了,是否真可以因禱告而得到信心,而且是在環境未過去前,我們即可以安然睡覺了呢(5)?大衛對禱告的功用是明顯的,他不必等到環境過去了,才知道神要幫助他;就是在萬軍壓境時,他也不再害怕了(6)。這是禱告的結果,是大衛的表現,這是很難的。很多時我們禱告了,在神未把環境改變前,我們的信心,大多是猶疑不定的。例如彼得被釋放了,便往馬利亞的家中,那些正禱告的人們,仍不信彼得可以被釋放的(徒12:12-16),必須等到親眼看到了彼得後,才相信。這是我們大多數的情形。而我們應學大衛,在禱告後,環境未改善前,我們就可以相信神的話,這才是我們該學習的。

(8)救恩是屬乎耶和華,願神賜福給祂的百姓。前面那一句,是說到神的救恩臨到大衛;後面一句,是說到神的恩典臨到祂的百姓。這是說到大衛不僅是在患難中,只顧他自己,而且是更顧到神的百姓。我們的禱告,不應只是顧到自己的安全,自己的福氣,更應顧到神的全家。神的全家是否得福,才是更要緊的。這時候追大衛的人,是他的百姓,是他的叛軍。因此,他一方面要求自己的安全,但一方面又要求百姓的福。這是無私的愛,是愛神的整個國度的愛。我們是否在禱告中,不只顧到自己的需要,更顧到神的整個國度的需要呢!若在平時,這是可以的,但當這些百姓,成為你的敵人時,我們還可以如此為他們求福嗎?這就是大衛的祈求,他是站在神的整個國度中而祈求的,是無私的愛,是以神的愛為出發點,去祈求的,我們的禱告,要有如此的器度,以神的整個國度為念,而不是只以自己的需要為念,這才是合乎神心意的禱告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