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月19日 星期二

晨更分享:詩十八:18-34

2010/1/19 mardi 詩十八:18-34


這一段中描述較多的,是大衛自己在神面前的察省及自白。他認為他是公義的,也是遵守神的道的人;他未曾作惡離開神,他在神面前,作了完全人,他保守自己遠離罪孽。這是他在患難中的自省,以及檢討他的行為後,所得到的結論。大衛也認為,神會以人的思想及行為待他。一個慈愛的人,神是會以慈愛待他的;而一個完全的人,神又會以完全待他。一個清潔的人,神會以清潔待他,而對於乖僻的人,神則以彎曲待他。之後,他又描寫了神是他的磐石,使他的手能以爭戰,他的膀臂能開銅弓,他可以靠著神,而在爭戰中得勝。

大衛在遭遇患難之時,他常常作的事,第一是把自己放在神的手中。他從不脫離神而自己爭戰(29),他也不會為自己伸冤。他總是來到神的面前。而當他來到神的面前時,是大有好處的。第一,他可以在神面前省察,可以了解自己,到底是否得罪神,得罪人。若他經過省察後,覺得自己是對的,沒有走錯路,那他就可以在神面前完全。因此,每一次的苦難,都可以使大衛的生命更加完全,使他可以常有機會檢討自己的過犯。苦難是造就大衛一個很重要的工具,但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在苦難中成長的。若要在苦難中成長,需要有一個單純倚靠神的心。一個常向著神的心,不會埋怨神,只會倚靠神,只會把自己交在神的手中。也不會自己動作,而是仰望神的行動,這種人在苦難中,是會更加得益的。大衛就是這種人,他所寫的詩篇,很多是在苦難中寫成的,而他在苦難中的態度,是值得我們學習的,我們若有他的這種心態,那我們就可以在任何環境中,都可以親近神而得以長進的。

大衛說他在神面前作了完全人(23),那甚麼是完全呢?人可以成為完全嗎?大衛所說的完全,就是一個完全的心,一個願意在神面前,遵守祂的道的心。他遵守神的道,沒有作惡離開神(21),他把神的典章,常擺在他面前,沒有丟棄神的律例(22)。他追求神,他凡事以神為主。這樣一個心志,就是一個完全的心意。保羅在腓立比書中,曾說他是忘記背後,努力面前的,向著標竿直跑,要得到神在基督裡從上面召他來得的獎賞的,這是一種心態、努力及目標。保羅又說,我們中間凡是完全人,總要存這樣的心。也就是追求神的心,遵行神的旨意的心。這樣的人,就是完全的人。這是地上的完全。因為在地上,人還是有罪性,因此,一個願意完全追求神的人,持守這樣的心志的人,他就是一個完全的人。這是人所要做的。

另一方面,大衛又說到神的道是完全的(30),而只有神是使他行為完全的(32)。這是說到在神的一面。我們先要有一個願意遵守神的律法誡命的心志,然後,我們以神的話為生活的標準,也以倚靠神為生活的方向,那我們就會因著神的工作,愈來愈完全了。我們不是靠己力得以完全,我們一定要把自己放在神的手中,凡事學習倚靠祂,把祂及祂的話語放首位,讓祂使我們的心思意念,都可以以祂為主,我們便會愈來愈像祂,愈來愈完全的了。

(25-26)這是說到,神因著我們是甚麼的材料,而以甚麼來對待我們。若我們是慈愛的,我們就會接受到神的慈愛。若我們是完全的、清潔的,神也以完全及清潔待我們。但一個乖僻的人,神是只能以彎曲待他。這也說明,人種的是甚麼,收的也是甚麼。若我們覺得,為何神不聽我們的禱告,神為何以彎曲待我時,我們應省察自己,是否自己是乖僻的人,我們所得的,常是我們所種的。一個乖僻的人,他本身是沒有條件接受正直公義的,他的本質是乖僻的,神就算想以正直及公義給他,他也是不懂得如何接受的。不是神不想給他好處,而是他不能接受。因為他的本質出了問題,他沒有條件接受與他本質不同的事物。除非他願意改變,否則神不能給他好處的。但對於一個完全的、慈愛的、或是清潔的人,神則可以把這些好處,再加給他。這就是凡有的,還要加給他,沒有的,連他所有的,都要奪去之意了。我們若有一個願意跟從神的心,這就可以進入良性循環中,牲命便會愈來愈豐富。而當我們不要神時,則神的恩典會愈來愈少,到了最後,他就只能接受彎曲了。這就失去了神的福分了。

大衛也提到他是公義的(20,24)。義是對;公是大眾、大家之意。公義就是對大家、對眾人都是對的事。也就是說,這是義,而這個義,不是自私的義,不是自私的愛,是對眾人的愛,是對大眾有益的愛。不是一己之私,乃是對眾人的愛。這是我們應追求的。神的公義,就是對眾人的愛,就是眾人都可以接受到神同樣的愛。

大衛除了自己追求神的道外,他也說到神是光照他的神(28),他不只是倚靠自己去作對的事,更是神的幫助。神使他知道自己的問題,神使他知道他應如何作。神也帶領他行在對的路中(33),而他所作的,也是倚靠神而作的(29)。他不會自己作主,而是靠神而行,這就是一個完全的人的表現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