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0月19日 星期一

晨更分享:代上十七:16-27

2009/10/19 lundi 代上十七:16-27


這是大衛對神的啟示後的回應,也是大衛的禱告。他的禱告中,簡單來說,就是充滿了感恩,謙卑和順服。他禱告前是求神另外的事,就是想要為神建殿;但禱告後,當他得知神的心意了,他就不再提建殿的事,而只就著神的啟示來回應。也就是說,他完全接受了神的計劃,他完全把他的計劃放棄了,不再堅持了。他在禱告前是想著為神建殿,但禱告後,他便只就著神的說話及啟示而回應。他知道了神的想法後,便完全的順服,沒有己的意思了。這是很難的,因為一般而言,他可以再提建殿的事,因為建殿並不是不好的事,他可以就著他的想法,再跟神討論的。然而他卻不這是樣,因為他完全明白了神的心意了,他知道神所給的,比他所要求的,確是好得多了。當他得到了更寶貴的東西時,他當然不會再為次寶貴的求了。因為他知道神所給的,都是最好的,而他所想的,卻只是次好的,他還會堅持要次好的,而不要最好的嗎?

此外,大衛的回應是感覺得自己不配,他的回應是感恩多於祈求。從他的回應中,我們看得到了他的謙卑,他的感恩。他明白自己的處境,他知道自己的不配;但他也知道神的恩典是白白的,他是要接受,只是充滿感恩而接受而已。若他有祈求,這時便不是依照自己的意思而求,乃是就著神的應許而求(25),他是回應了神的應許,雖然不配,但卻知道這是出於神,便以感恩及戰競的心,去接受神的恩了,而且,他更知道,神的福是恩上加恩的福,不只是賜福,而且是賜福到永遠的(27)。

因此,大衛是一個懂得神的心意的人,他很快便明白神的旨意,他一明白神的心意後,他便不再堅持自己的意思,他就完全可以接受神的旨意,完全就著神的旨意而活、而回應。他的思想及態度,是馬上可以改變的,只要神有啟示,他便馬上可以調整他的想法,調整他的生活步調而行。可見他是尋求神的心意,而且是以神的心意為重的人。而同時,他更有一個優點,就是謙卑、就是明白自己是不配的人。謙卑是一種屬靈的品格,是明白自己的真實光景,知道自己是不配的人,此其一,而第二就是雖然自己不配,但他卻得到了豐富,得到了神所賜的豐富。這是因為神的恩典,不是因為自己的配得。因此,他是一個原本不配,原本是一無所有的人,但他現在卻蒙了神的恩典,變成樣樣都有的人。謙卑是不因自己現在的有,便以為自己的有是自己的功勞,而是知道這不是自己的功勞,乃是神的恩典,百分之百的恩典。於是他愈有便會愈謙卑,因為他知道他的有,不是因為己之能,乃是因為神的能、神的豐富、以及神的恩典。反之,一個驕傲的人,他是愈有愈驕傲的。因為當他愈有時,他愈以為是自己的能幹,而不知道自己其實是一無所有的。我們要知道自己的不配、自己的本相,以及神的恩典,我們才會愈有愈謙卑的,因為知道這一切都是出於神的恩典,而不是我們的能也。

大衛就是這樣的人。他得到了神這麼多的恩典,而當他得到了神的恩典後,他所想的,是自己的不配,是自己的卑微,而不是自己的偉大(16)。很多時我們得到了神的恩典後,不免會有沾沾自喜的感覺,或覺得自己真的不一樣,自己真的是比別人強,所以才會得到神的恩典,所以才會蒙神的眷愛。我們會認為自己之所以與人不同,是我們的努力,是配得神的恩典的。但大衛卻完全不是如此,他是愈得神的恩典時,愈會覺得自己的不配;而愈更加謙卑,而不是驕傲,而不是沾沾自喜。這是一種好的屬靈性格,是神的生命的表現,是認知自己的真實光景後,所產生的自然結果。

這時大衛所想的,乃是再次回顧神的整個恩典。他從神的揀選開始,再次回顧神對他、及對他的民的恩典(18-22)。他沒有看自己的了不起,而是看神的了不起;他不是覺得自己還不錯,而是覺得自己不是高貴的人(17),但神竟待他似高貴的人。他再複習神的恩典,再把一切歸功於神的恩典,而不是自己的偉大高貴。而他也祈求,但他的祈求,是完全就著神的話而求(23,25-27)。他是站在僕人的身分而求神的,一方面是他覺得不配,但另一方面,既然他得了神的應許,他就捉住神的話而大膽而求,這就表示他願意與神合作,完全順服神的帶領,讓神在他的身上,可以繼續工作了。

因此,大衛如此的反應,就是等於讓神在他身上可以完全的建造;他的完全順服,就是等於一個可以讓神居住在其內的殿,他就等於與神同工,建造了一個屬靈的殿,讓神可以居住了。因此大衛沒有建造一般的殿,但他卻建造了屬靈的殿,這是神的恩典,讓他不是建造一般的殿,更是建造了屬靈的殿,這才是更重要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