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/7/29 mercredi 撒下十三:23-39
時間過去了,但是仇恨是沒有減少的。過了二年了(23),暗嫩的事,押沙龍沒有忘記,他這兩年中,一直念念不忘,時間沒有沖淡了他的仇恨,但可能沖淡了大衛的儆醒。大衛如何處理這事呢?他是沒有主動的去處理,他是否因為暗嫩是長子,而不方便處理呢?他對罪沒有處理,於是罪便會不斷的滋長。你不處理罪,罪是不會消失的,一個人的罪,隱藏在他的心裡,是只會愈來愈長大而已。仇恨不會因時間而消失,反而因為時間而增長。我們處理罪的方法,不能用時間來把之沖淡了,便算了。所有的罪你都要對付的,我們不能好整以暇,以為時間久了,便沒有事了。在這裡,我們看到了,時間久了,不但沒有把仇恨除去,反而是愈來愈增加的。
同時,一個有權柄,可以處理罪惡,可以維持公義的人,若不出面來處理罪惡,來懲罰罪惡;若他不用公義的手法,去把犯罪的人拿出來,讓之得到該得的懲罰,那麼沒有權的人會看不過眼,便會趁著機會,用人的方法,用罪惡的方法,再去處理已有的罪了。故此,一個公義的處理,是需要的。我們不能不在公義的路上,隨時注意處理已有的罪,否則,罪惡會愈來愈大,罪惡會產生罪惡,到了最後,我們想再處理,已經來不及了。因此,一個有權柄的人,就是要用來維持公義,處理罪惡的。有權柄的人,要主動發現罪惡,不容罪惡作王,尤其在教會中的服事,更是如此,若我們縱容罪惡,則教會必致敗壞,若明知有罪而不處理,則到了最後,罪就把人吞滅了,因為罪是很可怕的,它潛伏在那裡,伺機等著我們而伏擊,我們若不先下手為強,那就一定失敗的了。
大衛在暗嫩犯了罪後,知道了卻只有發怒(21),他沒有處置,他讓時間過去,他自己可以在時間內療傷,但是押沙龍卻不能。人的憂傷可以因為時間而過去,但罪惡的問題,卻不能因為時間而過去。一個犯了罪的人,只有兩條路去解決,第一就是認罪,第二就是公開及公義的審判,如此才可以除罪,才可以挽回罪的惡果。大衛先前自己犯了罪,但他最先用的方法是遮蓋,因此,他的罪又再產生罪,因為遮蓋不是對付罪的正確方法。現在他的兒子犯罪了,他自己卻也用遮蓋的方法,去替他的兒子遮蓋,不去處理他。明明知道兒子不對了,但卻沒有處理,是用遮蓋之法,那就是問題的所在了。
大衛如此做,這不是慈愛,這是懦弱;這也不是公義,這是放縱。因此,這時大衛不處理罪,而容許罪繼續滋長,終至產生殺人之罪也。罪若不對付,會從姦淫的罪,演變為殺人的罪的。而大衛知道了押沙龍殺了暗嫩後,他又同樣的不處理,他又同樣的讓時間來沖淡(38),他又等了三年,把押沙龍軟禁了,不讓他回來了,但他卻沒有處理這事,於是,到了最後,押沙龍也沒有路了,他只有叛變一途了。這就是大衛,沒有處理罪,便產生這樣的結果了。罪不能自然消滅的,罪是一定要對付,一定要讓人悔改,罪才會斷絕的。我們不要存僥倖的心,去讓罪惡自然消滅,這是不可能的。
而約拿達這個人呢?他是幫暗嫩的呢?還是幫押沙龍的呢?他似乎都不是!他從頭到尾都知道事情的發生,當初是他獻計給暗嫩的,但他從暗嫩玷辱押沙龍妹子他瑪後,他就知道押沙龍想殺暗嫩了,但他有提醒暗嫩嗎?他有攔阻嗎?他好像只是幸災樂禍而已,他好像只是作壁上觀而已。他是從頭到尾都知道,但他卻置身度外,甚至只是加油添醋而已。他不是真的為暗嫩好,他只是他的壞朋友,獻計讓他達成目的,卻使他犯了罪,這是損友。而當別人要殺他時,他也沒有幫暗嫩的忙,也沒有勸阻押沙龍,提醒暗嫩,因此,他的作為,只為自己的目的,而不顧別人的益處。而其實他自己也得不到好處。他的目的是搗亂而已,是拖人下水,但自己也不會得益,這就如撒但一樣,他拖人下水,但自己也要下地獄也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